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智能教育论坛”上,上海开放大学发布《中国智能教育创新实践报告》。
报告提出未来智能教育的建设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技术承托的教育变革需要考虑教育的本质内核,而未来技术和教育两者的内在追求将会逐步靠近;丰富的新基建技术和教育大数据将精细化地服务于教育行业;智能教育企业将着力找到自己的优势定位,逐步适应教育新生态,带来教育行业的供给侧创新。
报告是基于上海开放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年合作项目,即“通过ICT和人工智能增强模式促进教育方式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概述了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情况和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情况,总结了智能教育建设路径与方法,展示了中国智能教育关键领域的创新实践案例。
报告显示,在全球的智能教育探索与发展过程中,各国的智能教育发展目标和途径具有一致性,发展途径均通过更新教育理念;鼓励政府、企业、家庭、社区等各社会团体和社会单元参与到智能教育的建设中;搭建完善的智能教育环境;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等方面推进智能教育发展。
而在具体的落地过程中,各国都从智能教育战略、智能教学环境搭建、教师信息化数字化素养培养以及将数字化素养提升纳入全年龄段课程等系统化布局智能教育未来发展。
“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智能教育论坛”由上海开放大学主办。通过线上视频与线下分享联动的方式进行,重点关注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能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推进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推广应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认为“当前的教育数字化变革,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开放,开放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而开放的目的是创新和共享;第二个关键词是教师,我们希望通过真实的案例、课程帮助各个国家的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第三个关键词是数字公民的教育,提升公民的信息化素养,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上海开放大学智慧学习中心以以物联网、人工智能、5G+全息直播、虚拟现实等各类新技术为支撑,通过构建物联一体、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教师、学生、管理者提供多样、精准、智能的教学服务。为学习者在时间、空间层面上提供泛在、灵活、可选的学习方式,进而为学习者提供“现场、远程和同步、异步”等不同学习方式的混合选择。
上海开大信息办主任、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肖君以“数字化转型下的OMO智慧学习生态构建”为主题,分享了上海开大智慧学习中心的构建框架和创新举措。
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赵泽宇以“5G+IPv6创新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为主题,通过现场视频分享了复旦大学如何以5G为首的新基建为契机,以IPv6协议为载体,开展促进5G+IPv6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校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
海军军医大学信息中心主任沙琨分享了VR的概念、VR在高校的应用以及云VR服务的优势。
沙琨表示,以元宇宙创建的具有特殊教育目的的虚拟空间,是现实物理与教育中间的虚实共生,云VR能够为师生进行沉浸式的体验,利用VR帮助师生摆脱复杂昂贵的有线穿戴设备,帮助人类以现实物理世界为基础,实现虚实共生活、虚实莫辨。”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健通过视频的形式,以“数字化智能教学环境助力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如何建设智能教学环境、智能教学空间、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督导平台等。
同济大学智慧教学部副主任王宁分享了在教学活动跨时空开展、教育数据的跨平台分享、教学效果全数字评价的需求下,学校如何通过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管理服务机制设计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能力建设,实现了各平台间数据互通、业务互联,为全校师生、全部教学环节、全部教学场景提供数字化支撑。
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要服务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智慧教室系统整体的规划和实用性尤为重要。上海纽大信息技术部主任常潘分享了智慧教室的设计目标、整体规划和教室布置。
来源:周到上海